??? 地質簡況:
??? 海南地區地層、巖性和古生物化石的遺存現象顯示,今海南地區的地質發展過程是復雜多樣的。
太古代,距今約17億年,受呂梁運動影響,發生近東西向延展的強烈褶皺變動,伴之有巖漿活動,巖層深度變質。
??? 元古代,距今約12.9億年,巖石沉積分布在桌子山和甘德爾山。這一時期地殼升降頻繁,海相沉積不穩定,地層有缺失現象,其巖漿活動及巖石變質都較弱。
??? 古生代,距今5.7~2.2億年,這是今海南地區地質形成的重要時期。在早寒武紀晚期,地殼下降,海水廣泛入浸,海中無脊椎動物活躍,以三葉蟲為盛。沉積中白云巖和白云質灰巖較多。寒武紀末期、地殼普遍上升,造成沉積間斷,直至中奧陶紀才又下降,沉積了較厚約石灰巖,含有筆石化石。自中奧陶紀沉積后,該區同整個華北地區一樣,受加里東運動影響,處于大區域整體上升剝蝕階段。使上奧陶統、志留系、泥盆系和下石炭統全部缺失,從中石炭紀開始,地殼又下降,海水從西南向東北方向浸入,形成大片濕地和沼澤。氣候溫暖濕潤,植物繁茂,森林覆蓋大地。其中以鱗木、封印木和羊齒植物最為旺盛。至二疊紀出現松柏、銀杏和蘇鐵植物,從而造就了石炭二疊系海陸交互相地層中豐厚的煤炭資源。
??? 中生代,距今約2.2億~7000萬年。受印支運動影響,三疊紀之初,地殼緩慢上升,桌子山、甘德爾山隆起,鄂爾多斯臺地相對下降。隨之又出現強烈的燕山運動,地殼大幅度不均勻升降,致使沉積很薄的三疊系和白堊系地層被蝕,侏羅系地層缺失。并且發生了較顯著的褶皺和斷裂變動。
新生代,距今約7000萬~100萬年。受喜馬拉雅運動影響,此時,今海南地區升降差異很大。第三紀漸新世剛有沉積,晚期地殼復又上升,導致中新統缺失。在上新統與更新統之間,再次經歷了一次較強的造陸運動,使近東西向的正斷層廣泛發育。同時,黃河地塹式斷陷開始強烈下降,接受陸相碎屑沉積,到全新世,今海南地區地殼活動趨于相對穩定,形成與今相似的地理環境和地形、地貌。
??? 地層:
??? 海南地區地層,屬西北區域地層表所劃分的華北地層區陜甘寧邊緣分區的賀蘭山小區。
華北地層區,除上奧陶統和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下石炭統缺失外,其余各時代地層均有發育。海南地區特殊的是,侏羅系缺失,沉積很薄的三疊系和白堊系地層,在頻繁的不均勻升降中,被剝蝕殆盡。
??? 太古界??? 由中深變質巖組成,上部為斜長片麻巖,中部為含石墨石英片巖,下部為角閃斜長片麻巖,零星分布在桌子山和甘德爾山。
??? 元古界??? 主要是紫紅色細、粗粒石英砂巖。中部有5~6米厚的礫巖層,下部砂巖含鐵錳質結核。分布于桌子山和甘德爾山。
??? 寒武系??? 主要由淺灰色石英砂巖和薄層白云質灰巖,灰色鮞狀灰巖,竹葉狀灰巖及灰綠色頁巖組成。含大量三葉蟲化石。分布于桌子山和甘德爾山。
??? 奧陶系??? 主要由厚層灰巖組成。含有部分白云質灰巖和黑色頁巖,中部有薄層礫巖。含腕足類和頭足類動物化石,尤以筆石為多。廣泛分布于桌子山和甘德爾山。
??? 石炭系??? 由灰黑色砂質頁巖、細砂巖、粘土頁巖組成。上統的太原組含數層可采煤層,煤層間夾耐火粘土和鋁土礦,是海南地區主要煤系地層。含腕足類和淡水瓣腮類動物化石及羊齒類、楔葉類植物化石。分布于海南地區的拉僧仲、老石旦和公烏素等大部分地區。
??? 二疊系??? 二疊系是海南地區發育最完整的地層,由灰白色砂巖和深灰、灰綠色頁巖組成。地層總厚度達800余米。含羊齒類和鱗木植物化石,下統的山西組含數層可來煤層,是該地區的另一個主要煤系地層。在拉僧仲、老石旦和公烏素等地區廣泛分布。
??? 第三系??? 由灰白、紅色砂礫巖、砂巖、棕紅色泥巖和粘土組成。局部泥巖中含石膏。全系地層厚度6~255米之間。主要分布在老石旦和水泥廠一帶地區。
第四系??? 下部為灰白、紅色砂礫石,夾薄層粘土。上部為黃棕色細砂、礫石和粘土,還有淡黃色風積沙。廣泛分布于桌子山溝谷和山前平地一帶。
??? 構造:
??? 海南地區屬大地構造活動頻發地區,各個時代的地層都程度不同地受到擠壓和破壞。特別是燕山運動在該區活動甚為強烈,主要表現為受東西向強壓應力作用,形成了近南北走向的褶皺隆起帶。桌子山和甘德爾山逐漸隆起,褶皺成山。這是海南地區大地構造的基本框架。
??? 一、褶皺構造
??? 桌子山背斜??? 北起千里山,南至棋盤井。全長75公里,海南大部分地區處于桌子山背斜的西翼。桌子山背斜軸部出露的是元古界的變質巖系,翼部為寒武系和奧陶系。由于受斷層切割和剝蝕作用,蓋層保留不全。桌子山背斜東翼地層傾角較陡,一般為20~50°,西翼巖層傾斜較緩,最低為13°。背斜經海南地區部分及其南端被石炭二疊系地層覆蓋。
??? 甘德爾山背斜 ?? 是甘德爾山復式背斜次級背斜。背斜軸走向340°,背斜軸長19.5公里。背斜西翼較開闊平緩,巖層傾角一般為10~20°,背斜東翼較陡,巖層傾角一般為50~80°。為一不對稱型背斜。
??? 卡布其—白云烏素向斜??? 位于桌子山背斜與甘德爾山背斜之間,北起卡布其,穿過海南地區,向南傾沒在棋盤井,主要由石炭系、二疊系地層組成??傞L58公里,由于受斷裂構造影響,西翼遭切割而不完整,部分地層還有倒轉現象,向斜西翼巖層較陡,一般傾角在12~19°之間,東翼開闊平緩,巖層傾角在7~15°之間,是一個兩翼不對稱型向斜。
??? 二、斷裂構造
??? 西來峰斷層??? 沿甘德爾山東麓,通過代蘭塔拉鉛礦,拉僧仲、公烏素向南延伸的兩條斷層稱西來峰斷層。全長55公里,斷層面傾向西南,傾角一般40~70°。上盤向南東方向錯動,斷距在300~900米之間,伴隨西來峰斷層的有數條次一級斷層。
??? 拉僧仲廟“入”字型斷層??? 位于甘德爾山背斜東南翼,主干斷層為壓扭性質,走向340°。分支斷層北段與主干斷層走向基本平行,南段走向約30°,這一組斷層是桌子山背斜和甘德爾山背斜大構造的派生物,各部分巖石塊體均受到由西向東的擠壓并兼有南北向錯動,成為海南地區比較主要的斷裂構造形式。
??? 黃河地塹式斷陷??? 海南地區西緣,沿黃河走向有1條巨大的地塹式斷陷,是喜馬拉雅運動時期該地區地殼強烈沉降的結果,斷陷部為厚度很大的新生代陸相沉積所覆蓋。
??? 地貌特征:
??? 海南區地處鄂爾多斯臺地西部的褶皺地帶,高竣峭拔的桌子山自北向南延伸,成為海南地區東緣的屏障,走向與桌子山相同的甘德爾山則直插海南腹地,兩山相對,中間形成狹長的山間洼地。隨著山勢洼地北窄南寬,自然與南部的起伏丘陵銜接。蜿延奔騰的黃河,傍著海南地區的西緣自南向北流去,沿岸造成高低錯落的一、二級階地。山水相映,組成一幅和諧的地貌景觀。概括起來,其地貌有3個特征。
??? 一、南北走向的桌子山和甘德爾山構成海南地區的地貌骨架,山麓洪積物和沖積物堆積,形成北窄南寬的山間洼地。
??? 二、桌子山和甘德爾山南端隱伏,連接山脈和山間洼地的是起伏丘陵。
??? 三、地區西部的黃河一、二級階地和甘德爾山的山前洪積扇連接。形成東高西低的山前傾斜平原。
??? 分區:
??? 海南地區地貌,按生成原因不同,分成構造地貌和侵蝕地貌兩區。
??? 一、構造地貌
??? 桌子山和甘德爾山背斜構造地貌在燕山運動時期抬升,于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形成的兩大背斜構造山脈——桌子山和甘德爾山,巍峨矗立在海南大地上,桌子山主峰海拔高度為2149.4米,甘德爾山海拔高度為1805.2米。山勢起伏,坡度變化大,相對高度在300~800米之間。山體基巖由元古代變質巖和寒武系、奧陶系石灰巖組成,大部分裸露,接受風雨剝蝕。山頂被剝平,形成桌狀,并有風蝕洞,山的兩側被雨水沖蝕,有V字溝谷,切割最大深度達200米,溝底有洪積物堆積。
西來峰斷裂構造地貌,位于拉僧仲東南部,由寒武系和奧陶系的石灰巖、薄層砂巖和頁巖組成的西來峰,是一個斷裂構造的小山群體。自西向東的巨大地應力,把古老地層擠壓成直立山峰,巖層傾角約90°,山下多有倒石堆。
??? 二、侵蝕地貌
??? 侵蝕丘陵,位于黑龍貴、老石旦和公烏素一帶,由石炭二疊系砂巖、頁巖組成,沿著地層走向,丘陵斷續成嶺狀,相對高度在數米至幾十米之間。山頂是渾圓狀和長梁狀,多有碎石堆積,丘陵間的溝谷一般切割深度不大,較平坦處有第四系沖積層構成的公烏素東北部大灘和拉僧廟南部的羅卜圖大灘的丘陵間洼地。
??? 山前沖積平原,位于甘德爾山西麓和黃河之間,向南延伸到巴音陶亥鄉。為山前沖積扇和黃河1、2級階地所組成。呈南北向長條狀,寬度1~6公里,坡度1~7度,海拔高度為1070~1200米,地表為棕鈣土,部分已開墾為農耕地。
??? 山間堆積洼地,位于桌子山和甘德爾山之間,呈南北延伸的長條狀,南部較開闊,山前坡度較大,中間平坦,夾有干河谷,洼地堆積為第四系砂礫石、細砂和砂質粘土。
山川:
??? 一、山
??? 烏仁都喜烏拉???? 系蒙古語,“烏仁”意為巧,“都喜”,意為打鐵的砧子,“烏拉”,意為山。全意為巧鐵匠的砧子山。漢語則稱為“桌子山”。因此山主峰形似方桌,故名,據傳,成吉思汗率部征西夏,從和林格爾出發,經鄂爾多斯高原,抵達今海南、海勃灣地區,就地修筑營寨。當時,這地方有一名叫約力道日瑪的鐵匠,技藝非凡。于是,成吉思汗部下將其請來,制作兵器和馬具。他再桌子山下建了作坊,以桌子山作砧子,在黃河水里淬火,他制作的兵器銳利,馬具精巧,蒙古人遂把這一帶稱作達日漢塔拉,漢譯為匠人灘或藝人灘。由此傳說可推斷,桌子山一名,或許是由砧子山演變而來。1956年,內蒙古自治區地質局205隊在此勘探,據其主峰之形狀,也取名桌子山。位于海南區人民政府駐地東部、東北部。南起烏珠林溝,北至千里溝,南北走向,橫跨海南、海勃灣兩區。山體連綿約52公里,最寬處約16公里,海拔最高點2149.4米。已探明煤炭儲量為3.65億噸。此外,還蘊藏有磁鐵礦、赤鐵礦、褐鐵礦、鉛鋅礦、石灰巖、石英砂巖、石英砂、石墨、粘土、白云母等。
甘德爾山???? 原名崗德格爾山,有的地圖上標為崗底斯爾山。1984年10月,正名為甘德爾山?!案实聽枴毕得晒耪Z,漢譯為哈達,意為象一條潔白的哈達似的山。過去曾有人在山的東西兩側淘金采銀,故也有人稱為銀山。位于海南區人民政府駐地西部、西北部,東風鄉黃河村的東部,南起西卓子山水泥廠,北至海勃灣區境內的烏海市砂石磚廠,近處距海南區人民政府駐地約2公里。南北走向,長約23公里,最寬處約10公里,海拔最高點為1805.4米。其東翼儲藏有鉛、鋅、銀、鎘、鍺以及石英砂巖。
白石架山???? 因山石呈白色,形似白石架成,故名。位于公烏素鎮人民政府駐地東南約4公里處,長約7公里,寬約1公里,海拔高度為1301米。
??? 呼珠不沁希勒??? 系蒙古語?!昂糁椴磺摺?#xff0c;意為牲畜的脖套,“希勒”意為“梁”,因此山梁呈弧形,似牲畜脖套,全意引伸為象牲畜脖套似的山梁。位于拉僧仲街道辦事處駐地南4公里處。南北走向。南起拉僧廟,北至額熱格騰山,東抵蘇勒特山,西至老石旦。山體長約10公里,寬約2公里,海拔最高點1412米,最低點1245米。
??? 蘇勒特山???? 系蒙古語,“蘇勒特”意為標志。因此山高于周圍別的山,集眾小山之形態氣勢于一體,是眾山中之佼佼者,故名。位于海南區人民政府駐地東南5公里處。山體東西走向,綿延約11公里。最寬處約3公里,最窄處約1公里,海拔最高點1405.6米。
??? 二、峰
??? 駱駝山???? 山峰的中部有1塊大白石頭,遠望狀如臥著的白駱駝,故名。位于海南區人民政府駐地東北約11公里處。長約3公里,寬約2公里。南北走向,海拔最高點1375米。煤炭儲量為5.4億噸。此外,還蘊藏有褐鐵礦。
??? 雁門山???? 原名夜貓山,因每天夜里有貓頭鷹叫喚而得名,約取名于民國34年(1945年)左右。至今,當地人們仍稱為夜貓山?!把汩T山”之名,由夜貓山轉音而來。位于拉僧廟鎮人民政府駐地南約5公里處。東西走向,長7公里,南北寬3公里。海拔高度為1154米。蘊藏有煤。
??? 額熱格騰山???? 系蒙古語?!邦~熱格騰”,意為有權威的,神圣的,即神圣的山峰。位于拉僧廟鎮人民政府駐地之東約l公里處。山體多為優質石灰巖。此山峰高聳險峻,直到解放后的1958年,山上仍草木繁茂,山下清泉長流,顯得甚為肅穆神圣,故名。當地人又稱“圖亥烏拉”?!皥D亥”,蒙古語,意為秤砣山。秤砣不大壓千斤;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建在此山上用藏語命名的拉僧廟之所以被藏傳佛教的喇嘛僧侶們稱為神圣之廟,或許與此山峰之名有一定的淵源。
??? 烏勒格圖希勒???? 系蒙古語,“烏勒格圖”,意為故事,“希勒”,意為山梁、山峰,全意為有故事傳說的地方。位于海南區人民政府駐地東北約8公里處。南北走向,長約3.5公里,寬約2公里,海拔高度為1441米。
??? 三、丘
??? 陶勒蓋圖???? 系蒙古語,意為突起的小丘。原名道勞高圖,1984年,正為今名。位于公烏素鎮人民政府駐地北約2公里處。四周平坦,唯中間有一突起的小丘,海拔1226米。小丘上生長有野草,無人居住。
??? 麻黃灘???? 因此地生長有麻黃,故名。位于公烏素鎮人民政府駐地西北約1公里處,屬沙丘地帶,面積約0.2平方公里。主要生長麻黃及其它野生植物。
??? 古爾班陶勒蓋???? “古爾班”,蒙古語意為三,“陶勒蓋”,蒙古語意為山頭,全意為3個小山頭。因此地由3個相連的小山頭組成,故名。位于拉僧廟鎮政府駐地東南4.5公里處。南起羅貝圖,北至那林溝。3個小山丘海拔高度分別為1199米、1202米、1193米,面積約4平方公里。山頭上草木稀少,唯東坡有咸水井1眼。
??? 四、溝
??? 雀爾溝???? 系蒙古語?!叭竷骸?#xff0c;意為山谷、山澗。因此溝位于雁門山南部
的丘陵谷地,故名。位于拉僧廟鎮人民政府駐地南部的丘陵區、雁門山之南。
東西走向。東起雀兒溝煤礦,西匯黃河,蜿蜒約4公里,寬約50米。有季節性
流水。地下煤炭儲量豐富,自民國以后,一直進行開采。
??? 二柜溝???? 清光緒26年(1900年),寧夏人鄭參議(清末官名)在今老石旦地區開窯采煤,人稱二掌柜,因其居住于此山溝,故名二柜溝。位于拉僧廟鎮人民政府駐地東南6公里處的丘陵區,蜿蜒約10公里,寬約100米,溝內有咸水井,淡水井各1眼,為干涸溝。地下蘊藏有煤,質量甚佳。
??? 扎布根高勒???? 系蒙古語?!霸几?#xff0c;意為野棗,“高勒”意為山溝,全意為棗兒溝。位于海南區人民政府駐地東北部。東西走向。東起爾格圖煤礦正東一公里處,西會哈榮貴溝。蜿蜒約4.5公里。為干涸山溝。
??? 哈榮貴溝???? 系蒙古語。原名黑龍貴溝。1984年正為今名?!肮s貴”,意為黑色。因該溝處于兩山之間,幽深青暗,故名。位于海南區人民政府駐地東北部的丘陵地帶。東西走向,蜿蜒約14公里,最寬處600米,最窄處約100米。為干涸山溝。此溝蘊藏有褐鐵礦,懸崖峭壁上有巖畫,經初步鑒定,為夏、商、周時代的文化遺跡。系海南區的主要山溝。
??? 烏珠林溝???? 系蒙古語?!盀踔榱帧?#xff0c;意為末端。因此溝起自許多山溝的末端,故名。位于海南區人民政府駐地東南部的丘陵地帶。東西走向。東起鄂托克旗棋盤井煉鐵廠之南部,西入東風鄉境內,在二柜溝煤礦西南匯入黃河。蜿蜒約24公里,寬約600米。平時為干溝,每遇暴雨,山洪急瀉而下。通過其上的鐵路、公路均架有橋梁。為海南區境內的主要山溝。
??? 五、山口
??? 東山口???? 位于海南區人民政府駐地西北2公里、海拉公路27公里西側。海拉鐵路從山口由東北向西南穿過,山口有截伏流抽水站1座,進入山口約500米處有鐵路橋1座。因此地是西卓子山水泥廠之東的1個山口,最早來西卓子山水泥廠的建設者便指稱其為東山口。
??? 地方氣候:
??? 海南地區處于大陸深部,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干燥度達4.05度,為極干旱荒漠區。氣候特征是降水量少,蒸發量大,干燥多風,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晝夜溫差大。四季分明,冬季漫長,天氣寒冷,寒潮頻繁,降雪稀少;夏季稍短,高溫炙熱,風速大,季末降水增多;春季回暖快,大風多,風沙大;秋季初時降水較多,隨著季風南撤;降水逐漸減少,大風不多,氣候宜人。
??? 氣象要素:
??? 一、降水
??? 海南地區干旱少雨,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為150~170毫米,最高年份(1967年)達357毫米,最低年份(1965年)只有54.9毫米,兩年相差300毫米之多。降水最多年份的降水量是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的2倍,而降水最少年份的降水量僅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的三分之一,可見變化幅度之大。
年降水量連續幾年多于或少于平均值的情況,歷史上都曾出現過,但持續時間長短各不相同,連續在平均值以上的只有兩年,連續在平均值以下的竟達5年。1961~2000年的40年間,曾出現過兩個少雨時段,即1969~1972年和1980~1990年,這期間平均年降水量為130~140毫米。
降水量的各月變化幅度也是較大的。由于受季風的影響,降水多在每年5~10月之間,這時段的降水量占總降水量的90%,而從11月到次年4月,則降水極少,特別是12月份,多年平均總降水量只有0.4毫米,比較特殊的是1998年,春季降水67.4毫米,比歷年偏多47.6毫米。尤其是1998年3月,降水量為37.5毫米,是40年中平均降水量的15倍。而這一年的秋季降水量則比歷年較少,說明海南地區不僅年降水量變化大,月降水量的變化也是很大的。
??? 二、氣溫
??? 海南地區年平均氣溫為9.0~10.3℃,最高年份是1997年和1998年,年平均氣溫為11.1~11.2℃,均比歷年平均偏高l度多。而1967年和1976年則屬于氣溫偏低年份,年平均氣溫比歷年平均值分別低1度和0.7度。
??? 氣溫的年內變化也較大,最熱的是每年7月份,平均氣溫為25.4~25.7℃,最冷的月份是每年1月,平均氣溫為-9.7~-8.9℃。最冷月和最熱月平均氣溫相差33~35℃。特殊的1997~1998年,氣溫異常升高;1997年春季,平均氣溫為13.3℃,比歷史上最冷的1970年春溫高4.3℃,為有史以來最暖的春季。1998年冬季,平均氣溫為-4.6℃,比歷年冬季平均氣溫高2.6℃,為有氣象記錄以來最暖的冬天。
??? 一年中各月氣溫變化大的特點也表現在極端溫度上,極端最高溫度39.6℃(1997年7月22日)和39.8℃(2000年7月20日)。極端最低氣溫為零下32.6℃(1971年1月22日),極端氣溫相差72.2℃。月平均最高氣溫出現在7月,為31.0℃,月平均最低氣溫出現在1月,為零下14.6℃。兩者相差45.6℃。
氣溫變化的另一特點是日夜溫差大,平均為12~14℃,有時可達到15~16℃,春季的日夜溫差大于其他季節。?
??? 隨著地球增溫趨勢越來越強,本地氣溫升高的勢頭日趨明顯,1981~2000年,年平均氣溫增高0.4℃,其特點是冬、春變暖,夏、秋無明顯變化。
??? 三、日照
??? 海南區因干旱少雨,云量稀少,所以日照時間長,全年平均日照時數為3121小時,達到應照時數的70%。1997年為有氣象記錄以來日照最長的年份,達到3315.2小時。
日照時間最長的月份是6月,達到309.1小時,日照時間最短的月份是12月,僅為213.6小時,較最長月份少86小時。
??? 四、蒸發
??? 海南區氣溫高,風速大,空氣干燥,所以蒸發量大,1966~1985年的20年間,平均蒸發量為3439.7毫米,約是當地降水量的25倍。最大蒸發量出現在6月,為579.2毫米,最小蒸發量出現在12月,僅為42.4毫米。
??? 降水量小,蒸發量大,相對濕度偏低,全年平均相對濕度為43%。一年中3~6月最小,約為30.35%,盛夏和隆冬相對濕度較大,約為50%。
??? 五、風
??? 風大是海南區氣候又一特點。瞬間風速大于或等于17.0米/秒的大風日,年平均為17日,最多年份為64日(1990年);沙塵暴日數平均為21.7日,最多年份達50日 (1972年)。極端最大風速32米/秒,出現于1998年4月。年平均風速3.0米/秒,風向多為南東風(東南風偏南22.5度)。
大風、沙塵暴大部分出現在春季或春夏之交時節,以3~5月為最集中,秋季則很少出現。
水文-地表水:
??? 黃河???? 自南向北沿著海南區西緣流過,在海南區境內河段長達73公里,河寬為250~1500米,水面坡降約2.8/10000,多年平均逕流量321億立方米,水面高程為1088.61~1091.70米之間,最高洪峰流量為852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為55立方米/秒,平均流速為0.88~1.97米/秒,最大流速3.17米/秒;水深2.50~11.60米,水位變化幅度不大,為海南地區唯一穩定的地表逕流。
??? 都斯圖河???? 位于巴音陶亥鄉南部。發源于鄂托克旗包樂浩曉鎮的敖倫淖爾和查布蘇木的浩樂浩圖,由紅墩子村入海南區巴音陶亥鄉,先后經機井村、都斯圖、新渠、新壩、新勝5個行政村境內匯入黃河。在海南區巴音陶亥鄉的這一段約20公里,當地人稱為苦水溝,因水中鹽堿成分含量高,人畜無法飲用,故名。
??? 雀兒溝、公烏素溝和四眼井等地,均有間歇性地表逕流。平時干涸。雨季洪水通過寬闊河道注入黃河。
??? 雀兒溝中部四道泉村有泉水,流量很小。拉僧廟曾有泉群,流量較大,為10000~12000立方米/日,因其水源上游開采過量,于80年代斷流。
??? 水文-地下水:
??? 海南地區的地下水主要是賦存于第四系沖積洪積層的潛水和寒武系、奧陶系石灰巖溶洞裂隙中的承壓水。
??? 一、第四系全新統沖積層潛水含水層
??? 該含水層分布于黃河沿岸一、二級階地及河漫灘,厚度為2~20米,巖層孔隙中含水。水位埋深1.5~6米。單位涌水量0.557~5.272升/秒?米。
??? 二、第四系上更新統沖積洪積層潛水含水層
??? 該含水層廣泛分布在山前沖積洪積扇,巖性以砂礫石、礫石、粗砂、細砂為主,孔隙度大,含水性能好,是海南地區主要潛水含水層。厚度4.97~108米,水位埋深1.5~30米,單位涌水量0.88~8.50升/秒?米。
??? 三、第四系上更新統沖積湖積層潛水半承壓水含水層
??? 該含水層分布地域廣泛,巖性以淺黃色、青灰色、灰黑色粉砂、細砂和中砂為主,夾有隔水的砂質粘土,埋藏較淺,厚度為11.57~69.64米,單井涌水量614.11~3029.67立方米/晝夜。
??? 四、第四系中下更新統沖積洪積層潛水,承壓水含水層
??? 該含水層分布地域廣,厚度大,一般為140米左右,巖性為黃綠色、淺黃色礫石、砂礫石、粗砂和中砂,夾有透鏡狀粘土層,埋藏深度40~125米。該含水層孔隙度大,水量豐富,最大單井涌水量可達11933.38立方米/日。是海南地區主要含水層之一。
??? 五、石炭二疊系孔隙裂隙承壓水含水層
??? 石炭二疊系煤系地層的粗、細砂巖層,含有孔隙裂隙水,尤以斷層破碎地帶孔隙裂隙度大,含水比較豐富,多數鉆孔涌水量10~100立方米/日,最大可達1000立方米/日。
??? 六、寒武系、奧陶系石灰巖溶洞裂隙承壓含水層
??? 該含水層以拉僧仲、老百旦、拉僧廟一線發育較好,石灰巖溶洞裂隙較多,含水豐富,老石旦煤礦南東4號鉆孔,單孔涌水量為2397.6立方米/晝夜。
??? 土壤:
??? 一、土壤類型
??? 按中國植被和土壤區劃,海南地區屬蒙、新半荒漠地帶。土壤類型比較簡單,主要為棕鈣土和灰漠土,其次是草甸土和風化土即巖成土。
??? 棕鈣土???? 為海南地區分布廣、面積最大的一種土壤。約34966.13公頃,占該地區土壤總面積的99.29%,土層厚度80~150厘米,黃棕色、粒狀或團塊狀,主要成分是礦物質和空氣,有機質含量很低。適合于四合木、駱駝蓬和沙地旋復花植物生長。
??? 灰漠王???? 分布面積較小,約227.87公頃,占地區土壤面積的0.65%,土層較薄,一般為10~30厘米,是灰色或棕灰色,結構疏松,有機質含量很低,適于超旱生小灌木和荒漠類型植物生長。
??? 草甸土???? 分布于黃河一級階地和河岸邊,土壤層較厚,水分含量高,并含有一定量的有機質,適于農耕。
??? 巖成土???? 裸露及半裸露山地區,面積很小,約21.13公頃,占地區土壤面積的0.06%。
??? 二、土壤養分
??? 土壤有機質??? 土壤有機質含量一般為0.94%,最小為0.15%,按全國土壤養分含量分級標準,5~6級比例超過50%。
??? 土壤氮??? 農耕地全氮平均含量0.051%,堿解化平均57PPM。屬全國標準5級。
??? 土壤速效磷??? 土壤速效磷含量8PPM,但分布不均勻,約50%土壤低于5PPM。
??? 土壤速效鉀??? 土壤中含速效鉀量較高,達135PPM,是全國土壤養分含量分級標準的1~4級。
??? 土壤傲量元素??? 土壤微量元素銅、鐵的含量較高,鋁、鋅、錳的含量偏低。
??? 植被:
??? 干旱少雨的海南地區,植被覆蓋率極低,只有25%左右,但植物品種并不少,木本植物約30種,草本植物約200種,而且從低等孢子植物如藻類植物發菜、菌類植物馬勃,中級裸子植物如木賊麻黃、杜松、到高級被子植物均有不同程度的繁殖生長。
??? 海南地區各類植物的一大特點是耐干旱,抗風沙力強,無論草本還是木本植物,植株都較小,枝葉上多被絨毛,肉質葉上有致密的角質層,根系粗壯發達,主根側根都很長,按植物群落的分布,可分為山地荒漠植被型,草原化荒漠植被型和沿河草甸植被型3種類型。
??? 一、山地荒漠植被型
??? 分布在桌子山和甘德爾山。陽坡較溫暖的地帶,零散生長麻黃科和遠志科等草本植物,陰坡濕地和陽坡的匯水溝內,生長著高大的喬木和低矮的灌木,有時可以形成小片林帶。其中有代表性的植物有杜松、山榆、鄂爾多斯山柏和蒙古扁桃。
??? 杜松??? 柏科,刺柏屬常綠喬木,植株較大,小枝下垂,雌雄異株,球花單生葉腋,果圓球形。
??? 山榆??? 落葉喬木,小枝黃褐色葉呈倒卵形,粗厚,背生絨毛,花朵成簇,翅果兩面被細毛,種子位于翅果中部。
??? 鄂爾多斯小柏??? 小柏科,小柏屬落葉灌木,植株高1~米,株叢徑達3米,老枝暗灰色,表面縱條裂,葉刺單一,倒披針形,花黃色,漿果鮮紅。
??? 蒙古扁桃??? 薔薇科,李屬落葉灌木,株高1~2米,多分枝,近直角開展,樹皮紅紫色或灰褐色,葉橢圓,近茸質,花粉紅色,核果卵圓形,被氈毛,屬珍貴的第三紀殘遺植物。
??? 二、草原化荒漠植被型
??? 分布于山前平地和荒灘,草木本植物混雜,種類繁多,地下水位較高處,常呈小片綠洲,是海南地區主要植被類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植物有:四合木、發菜、蒙古韭和沙蒿。
??? 四合木??? 蒺藜科,屬落葉灌木,別名紅柴、油柴。植株高90厘米,老枝紅褐色,光澤,小枝灰黃色,被毛。雙數羽狀復葉,成對生于短枝上,小葉肉質,黃綠色,花淡黃色,蒴果不開裂,具四翅。四合木是古老的殘遺物種,世界上與之有親緣關系的物種早已絕跡。因此,可稱其為活的植物化石。已劃入珍稀植物保護區予以重點保護。
??? 發菜??? 念株藻科,念珠藻屬藻類植物,全株為不分枝絲狀體,絲寬約1毫米,長5~10厘米,黑色,水浸后,絲體膨脹張開,呈深褐色半透明狀,可食,是名貴的干菜和重要出口商品。
蒙古韭??? 百合科,蔥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別名沙蔥,高15~30厘米,葉基生,圓柱或半圓粒狀,外皮具有角質層膜?;ǖ仙蜃霞t色,傘形,多數密集,子房倒卵形,花柱不伸出花被,鱗莖柱形,無明顯膨大,外皮纖維狀,松散。
??? 沙蒿??? 菊科,蒿屬半灌木,株高30~50厘米,主根粗壯,褐色,老枝灰黃色。葉二回羽狀,灰綠色,頭狀花序疏散,呈圓錐狀,瘦果長卵形。
??? 三、沿河草甸植被型
??? 分布于黃河沿岸堿性土地上,草本植物居多,亦有灌木叢,由于水量比較充沛,植物生長茂盛,加上人工林帶和農田,植被覆蓋率較高,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植物有西伯利亞蓼、沙蓬、藜和芨芨草。
西伯利亞蓼? 蓼科,蓼屬多年生草本,莖斜生,基部分枝,葉片近肉質,長橢圓型或條形,花黃綠色,小堅果卵形。
??? 沙蓬??? 蓼科,沙蓬屬一年生草本,別名沙米,株高15~50厘米,莖堅硬,淺灰色,披針形葉,無柄,花序穗狀,種子近圓形。
??? 藜科,藜屬一年生草本,別名灰菜,株高30~100厘米,葉片菱狀卵形,上面深綠,下面灰白或淡紫紅色,花黃綠色,邊緣膜質,胞果色于花被或稍露,種子近黑色。
??? 芨芨草??? 禾本種,芨芨草屬多年生草本,另名枳機,高80~200厘米,稈密,叢生,堅硬,葉長條形,堅韌。莖稈光滑,圓錐形花序開展,小穗披針形。